國內新聞動態(tài)

蛟龍?zhí)柺诐摗按蠹Y”發(fā)現巨大“黑煙囪”

發(fā)布日期: 2017-03-09 11:26:13

如果把比薩斜塔搬到“大糦”熱液區(qū),論氣勢恐怕比黑煙囪也要遜色幾分。當地時間3月7日,蛟龍?zhí)柺滋健按蠹Y”,在3000多米深的海底觀察到數個高約20米、底部直徑近8米的巨大煙囪體,有的造型傾斜成拱狀。

  (采集到的盲蝦樣品)

 ?。C械手伸進盲蝦群中采集樣品)

 ?。ㄎ鞅庇《妊蟆按蠹Y”熱液區(qū)發(fā)現的巨大“黑煙囪”群)

據悉,大糦熱液區(qū)是以往中國大洋航次在西北印度洋卡爾斯伯格脊發(fā)現的最靠北的熱液活動區(qū)。與臥蠶熱液區(qū)主要分布在洋脊頂端不同,大糦熱液區(qū)發(fā)育在洋脊鞍部位置,我國科學家在該熱液區(qū)北部曾觀測到多個正在噴發(fā)的活動煙囪群以及熱液生物群落。

參加此次考察的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葉劍表示,相比臥蠶1號熱液區(qū),t的熱液噴口較少、活動性較弱,看到的黑煙不多,但煙囪體體量龐大,同時存在規(guī)模較大的硫化物堆積體,高度可達30米,為煙囪倒塌后堆積而成。此次下潛還觀察到了數量驚人的盲蝦群。密密麻麻的盲蝦層層覆蓋在煙囪體上,仿佛爭相暢飲熱液噴口中流出的“瓊漿玉液”。潛航員操作機械手,用可關閉式抓網捕捉到7只盲蝦樣品。

對隨船科學家而言,“蛟龍”每次下潛歸來,都是他們最興奮也是最忙碌的時候。“海底熱液區(qū)為高壓、低溫、高硫化氫的極端環(huán)境,一些熱液微生物如厭氧菌到水面后會立即死亡,因此生物樣品必須迅速處理?!眹液Q缶值谌Q笱芯克芯繂T邵宗澤介紹,此次捕獲的盲蝦與熱液化能自養(yǎng)型微生物存在共生關系,微生物生活于盲蝦鰓部,利用熱液中的化學物質制造有機物,供給盲蝦營養(yǎng),基因層面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揭示兩者的相互作用關系。

潛航員唐嘉陵留意到在大糦熱液區(qū)存在許多拱形煙囪體。這些煙囪位于海山的半山腰上,呈旁逸斜出之勢。“遠遠能夠看到潛器上方有煙囪伸出,在大煙囪上還長有許多小煙囪?!碧萍瘟瓯硎?,海底熱液區(qū)地形復雜,潛航員在航行中需要時刻注意規(guī)避熱液噴口,防止?jié)撈髯驳秸系K物。

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告訴《中國海洋報》記者,根據大糦熱液區(qū)的活動情況和煙囪體外壁氧化情況,初步判斷其噴發(fā)時間可能早于臥蠶1號熱液區(qū),但已經不處于活動最劇烈的階段。在本潛次獲取的4件硫化物煙囪體樣品和約30公斤塊狀硫化物樣品中,存在新的礦化現象,如礦化玄武巖和蛋白石,這是在臥蠶熱液區(qū)從未發(fā)現的。

據介紹,科學家通過對比不同熱液區(qū)熱液噴口的活動情況和煙囪體規(guī)模大小,可以了解局地熱液噴口之間的變遷及其與地質構造的關聯。

本次下潛還取得了短柱狀熱液沉積物插管1管,近底熱液羽狀流水體樣品16升。這是蛟龍?zhí)栐诖笱?8航次的第4次下潛(總第126潛次),最大下潛深度3517米,海底作業(yè)時間6小時7分鐘。(中國海洋報 王自堃)

相關鏈接

  • 國家海洋局
  • 國際海底管理局
  •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
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(fā)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-1 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:100860